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文件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014180233/2025-00097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工商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
2025-08-18
2025-08-18
张政办〔2025〕43号
有效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港市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张政办〔2025〕43号

各镇政府,冶金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金港街道、后塍街道、德积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公司,各条线管理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张家港市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818

(此件公开发布)

张家港市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工作方案》(国市监质发〔2024〕97号),更好发挥质量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张家港市质量强市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江苏省、苏州市关于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变化的各种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质量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张家港实践、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2027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再创新高,企业质量品牌建设能力显著增强,质量管理体系获证企业占比达4%以上,苏州制造品牌认证获证企业新增6家,江苏精品认证获证企业新增1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8.5%以上,建筑工程项目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在100%。累计参与制修订国际和国家标准数量达155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量达115项,开展国家级标准化示范数量1项。全面推进品质张家港建设,基本建成积极性高、质量工作基础好,质量效益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的质量强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质量发展创新驱动。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加强研发平台(研究中心、技术中心、试验室、孵化器等)建设,促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加大政府对优势产业质量提升和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促进资源市场配置向优势企业集聚。深入实施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合格率提升三大工程,着力解决质量关键技术问题,推动质量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品迭代升级。引导企业注重专利质量和效益,促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价值专利转化应用,加强海外专利布局。(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等)

(二)提高质量发展区域协作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质量领域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积极推进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建设,深入开展冶金、纺织行业提升试点,攻克一批前沿性质量技术难题。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平台互联共享,把张家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强市、国内领先的创新驱动标杆城市和长三角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等)

(三)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深化产业扶持政策积分管理和县域创新格次赋分机制,依托张家港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母基金,引进生物医药、氢能等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冶金新材料、智能高端装备、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纺织等主导产业优势,加大产业研发和质量管理投入,推动关键技术领域的质量创新与持续改进,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和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加快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特色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成长,组织重点产品质量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广数字化制造,打造卓越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提高与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产业配套水平。(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等)

(四)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鼓励企业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深入开展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行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在质量管理领域应用,形成不同场景下系列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常态化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和品牌推广活动,推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较多、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参与江苏精品认证,全力打造苏州制造品牌。加强对企业品牌的保护,加大对品牌侵权行为的治理,进一步激发各类企业创建品牌的积极性。(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等)

(五)提高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巩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丰富消费品供给品类,支持外贸产品拓内销,支持企业开展三同认证。深入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推动全市制造业产品、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全省领先。深化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管理标准,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跨域通办等改革工作,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等)

(六)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加强计量检定机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推动发展特色产业计量技术。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增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能力,增加团体标准的供给。加强国家级和江苏省级质检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扩大优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供给。实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质增效工程,推动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出质量管家服务,精准对接企业质量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等)

(七)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推进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鼓励参与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循环农业等相关标准,深入实施绿色金融、绿色建筑等标准。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全链条服务行动,鼓励重点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推广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鼓励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政府投资工程优先采用绿色建材产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提高优良天数比率。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VOCs深度治理。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张家港生态环境局等)

(八)强化高水平质量安全保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打造港城食博士食安品牌,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严防严控药品安全风险,扎实推进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围绕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电动自行车、燃气具、儿童玩具等重点产品,集贸市场、线上门店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持续加强老旧电梯、承压类和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监管工作,强化隐患整改闭环。强化网络平台销售商品质量监管,开展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严格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执法检查力度。(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张家港海关、金港海关等)

(九)推进全民质量共治。创新质量治理模式,深化县域党委质量督察机制,建立健全全域质量发展指数。推动网格化质量监管全覆盖,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检验检测机构等建立质量风险信息监测点,加强以质量专家、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机构从业者、社区志愿者组成的质量志愿者团队建设,促进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向商圈和社区拓展。加大对质量品牌培育、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广苏质融业务。(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财政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等)

(十)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以文明基因塑强城市质量文化内核,建立健全一镇一品牌,一域一特色质量强镇品牌矩阵,创新开展质量文化共建活动。深入开展质量惠民行动,运用质量共享空间”“绿色蒲公英”“港城车大夫”“虹筑之家等质量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质量公益服务。支持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质量提升,促进智能、时尚、定制、体验等新兴消费提质扩容。鼓励企业投保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相关保险,推动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保税区市场监管局、张家港生态环境局等)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健全质量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专班,加强对全市质量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党委质量督察工作机制,抓好典型示范,督促消除短板,解决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二)强化工作落实。推动将质量强市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强化重点工作推进,定期检查工作完成进度和指标情况,重视与企业需求、民生需求对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多部门工作协调,整合服务资源,开展联合检查,推动信息共享,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工作政策措施、试点经验、成效亮点,发掘和总结一批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广泛开展质量月”“中国品牌日活动,深入宣传文明塑港、质量铸城的城市质量精神,开展质量科普、共享空间、三色花开等主题系列活动,着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点击收藏
回到顶部
Baidu
map